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세종실록 136권, 樂譜 序

樂譜 / 序

해당 국역이 없습니다.
  • 【태백산사고본】 48책 136권 1장 A면【국편영인본】 5책 414면

《雅樂譜》

樂者, 聖人所以養性情, 和神人, 順天地, 調陰陽之道也。國家昇平, 垂四十年, 而雅樂尙有未備。恭惟我主上殿下, 特留宸念, 宣德庚戌秋, 御經筵講 《律呂新書》, 嘆其法度甚精, 尊卑有序, 思欲製律, 第以黃鐘未易, 遞得重其事也。乃命臣藝文大提學柳思訥、集賢殿副提學鄭麟趾、奉常少尹朴堧、京市主簿鄭穰等, 釐正舊樂。臣等, 竊觀今之奉常寺所存樂器, 在高麗 睿宗時, 徽宗所賜編鐘, 恭愍王時, 高皇帝賜與鐘、磬, 共數十枚, 及我本朝又有太宗文皇帝賜與鐘、磬數十枚而已。今因其聲, 以奏編鐘, 得美石於南陽, 以造編磬, 樂器俱新。又依其聲, 以鑄銅律, 而其律頗長, 容黍太多, 似不合於古尺。故不用其尺, 而諸樂器, 皆從宜製作, 但留其律管, 以便調音而已耳。四淸聲者, 黃鐘淸聲, 非變半律也。太簇淸聲, 又不盡合於損益之數。然歷代用之旣久, 朝廷又賜之, 而樂家最忌臣民陵君。故今亦倂用其聲, 姑以避商角之過宮也。又今奉常之樂章, 不知何自而傳, 間有出於一時, 樂工之增益, 未足爲信, 而所可攷者, 《儀禮詩樂》 《風雅》 十二篇、《至正條格》林宇 《釋奠樂譜》十七宮而已。然《詩樂》十二篇, 皆以黃鐘爲宮, 而或以淸聲起調, 且以淸聲間用, 則非所謂黃鐘一均, 純粹中之純粹也。至於《風詩》六篇, 唯三宮用七聲, 而餘宮皆有雜聲, 《釋奠樂譜》亦多類。是以今考之宮、商、角、徵、羽五聲, 本之五行配之, 以君臣民事物, 治亂災祥, 各以類而應, 《周官》所謂, "太師, 摯同律, 以聽軍聲, 而詔吉凶。"《樂記》所謂, "五者不亂, 則無怗懘之音者, "皆以此也。若宮商之間用一聲, 則是非宮非商之戾聲也。商角之間用一聲, 則是非商非角之戾聲也。徵羽皆可類推。況乎宮聲之上, 尤不可用客聲也。但《儀禮註解》, 朱子論其淸聲起調, 非古法, 而此不之及, 是固可疑也。然觀其言曰:"律呂有十二箇, 用時只使七箇, 若便揷一聲, 便拗了。"則亦足以互相發明矣。夫《詩樂》十二篇, 開元遺聲, 非古樂也。《釋奠樂譜》七宮, 亦難盡信。然此二譜之外, 更無可據, 故於《儀禮詩樂》, 取純用七聲, 《小雅》六篇二十六宮, 演爲三百一十二宮, 以備朝會之樂。於《釋奠樂譜》, 取純用七聲十二宮, 演爲一百四十四宮, 以備祭祀之樂。黃鐘之宮, 則皆用正聲, 餘宮倂用四淸聲, 以爲樂譜二帙。又寫《儀禮詩樂》《釋奠樂譜》一通, 別爲一帙, 以俟後日知音者之參考。惜其樂書殘缺, 譜法不傳, 所以有樂崩之嘆也。古樂說不可復見矣。若其求黃鐘於聲氣之元, 制二十八聲, 大小尊卑, 不相奪倫, 朱子蔡氏之志, 少伸於千載之下, 則必不能無待於聖朝焉。


  • 【태백산사고본】 48책 136권 1장 A면【국편영인본】 5책 414면